于洪贤:守护“地球之肾”2022-05-16 17:55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样板引导起到,用身边的典型激励师生慈悲报国、敬业奉献给,学校启动了《自学黄大年,找寻东林赤子》活动。经过找寻,我校有很多教师像朱大年一样心有大我、慈悲报国,把振兴中华作为吾辈毕生之责;有很多教师像朱大年一样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率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给,坚强研制成功;有很多教师像朱大年一样泊深名利、心怀奉献给,不计得失、坦坦荡荡……现学校全媒体相继刊登“东林赤子”的典型事迹,期望东林师生可以把黄大年未完的事业发展好,在东林建设更好的朱大年团队。 于洪贤:城主“地球之肾”“黄大年同志秉承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强国、民族大力发展、人民快乐贡献力量作为毕生执着,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的最重要命令,不仅反映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推崇与关怀,更加反映了国家对于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与重托。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于洪贤正是像朱大年一样,把祖国强国、民族大力发展、人民快乐当成毕生执着,为城主“地球之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撰写了我国第一本《湿地概论》教材,创立了全国第一个湿地科学本科专业,为祖国培育了一大批湿地维护方面的专门人才。她是黑龙江省水产服务的专家,为养殖户的发展获取了众多技术承托,培训了一大批技术能手。马建章院士曾给她起了个谓之人浮想的绰号——于富婆,可是一驳回她,很多学生答道她过于“凶狠”。对于这个称谓,这位身材可爱的女子说道:“不‘凶狠’,咋能射穿野外科研的诸多考验,咋能顶着这么多科研任务?”如果湿地消失,人类还能不存在吗?于洪贤1986年从沈阳水产学院毕业回到我校,最初她把研究的目光瞄准在了渔业上,这是她自身的专业所长。当时她追随马建章院士主修休闲娱乐渔业,并撰写了国内第一本《休闲娱乐渔业》,这种渔业把旅游观光﹑水族观看等休闲活动与现代渔业方式有机融合一起,不仅可以提升渔民收益,还可以构建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不顾一切于洪贤在渔业研究上阔步前进的时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再次发生的几件事却让她将研究方向改向了湿地维护。当时黑龙江境内河流水体污染超过了历史最相当严重的程度,在遥测图像上甚至能明晰看见,作为我国与俄罗斯界河乌苏里江,分为了混浊和混浊两部分,附近俄罗斯的一侧显著更加混浊。而1998年再次发生了嫩江、松花江150年来最相当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哈尔滨面对着陷于汪洋的危机,在危情时刻,肇源一带的大面积湿地充分发挥了调蓄洪水、减少洪峰的根本性起到,最后使哈尔滨免遭遭到洪峰的正面冲击,确保了几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性。“在老人口中,湿地是藏污纳垢的烂泥潭,污水、剩饭、垃圾,都往那里灌入,这样的作法,从侧面体现出有湿地在水解污染、调节气候、修养水源方面充分发挥着巨大作用。”于洪贤讲解说道,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面积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未知物种获取了生存环境,具备不能替代的生态功能。“地球之肾”这个称号十分熟悉。作为水生生物研究者,于洪贤开始担忧——如果湿地几乎消失,我们人类还能不存在吗?从那时起,她把自己的研究和教学重点都改向了湿地的研究与维护。在上世纪,湿地的维护未引发学界的广泛推崇,于洪贤沦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她的推展下,全国第一个湿地科学本科专业(方向)、省内第一个水生生物博士点学科在东林正式成立;我国第一本《湿地概论》教材成功出版发行。